马尾松毛虫幼虫属于什么足
马尾松毛虫,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,枯叶蛾科、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,又名毛辣虫、毛毛虫。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。主要为害马尾松,亦为害黑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。
[中文名] 松毛虫 [别名] 马尾松毛虫 [学名] Dendrolimus punctatus WIK.[ 目 ] 鳞翅目 [ 科 ] 枯叶蛾科 [寄主] 马尾松、黑松、黄山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等。[为害特点] 以幼虫取食针叶,常把叶吃光,松林似火烧状,造成成片松林死亡,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。
枯叶蛾,一种赤褐色的蛾子。因其静止时翅膀很像枯叶,故名。幼虫体形稍扁,能越冬,吃桃、杏、梨等树的叶子。如我们常听到的松毛虫,就是枯叶蛾科的一种。松毛虫类是松树的大害虫,在纯松林中经常成灾;还有天幕毛虫类为害果树和林木。
毛毛虫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,别名是马尾松毛虫、毛辣虫、刺毛虫,绝大多数身体为细长管状;头部为下口式,口器为咀嚼式,有坚硬的牙齿;头壳硬化而色深,两侧各有6只黑点状的眼睛;胸部有3节,每节生有1对胸足;腹部通常10节,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气门,腹足通常5对;胴部常具有明显的花纹或纵条纹。
松毛虫病松毛虫
松毛虫,学名为Dendrolimus punctatus,又称马尾松毛虫,属于鳞翅目下的枯叶蛾科,松毛虫属。它的英文名Lappet形象地描述了它鲜艳的幼虫,每节都有垂饰状突起。
松毛虫: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。别名:马尾松毛虫。寄主:马尾松、黑松、黄山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等。为害特点: 以幼虫取食针叶,常把叶吃光,松林似火烧状,造成成片松林死亡,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。此外,该虫毒毛触及人体,引起红肿或糜烂,毒毛污染水源,影响人体健康。
马尾松苗期的松苗叶枯病有时也为害严重。叶部病害常见... 松梢小卷蛾,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。球果螟为害球果。
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毛毛虫了,他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昆虫。主要寄生在:马尾松、黑松、黄山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等。种... 松树主要的害虫有1.白蚁。
松毛虫 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。又名毛虫、火毛虫,古称松蚕,共有 30 余种, 我国分布有 27 种,是松毛虫 种类最丰富的国家。
皖南马尾松因松材线虫病而遭受灭顶之灾,有什么树种可以代替这种造林先锋树种呢?
提问者这种观点基层林业暂不赞同。下面首先表述个人观点:皖南马尾松并未出现“灭顶之灾”,其次谈谈马尾松采伐迹地替换哪些树种较为适宜。
中国比较常见的毛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、松毛虫、马尾松毛虫、梨星毛虫、僵尸毛虫等等。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,昆虫的幼虫。具3对胸足,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,有的幼虫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刚毛,人碰到的话皮肤会红肿。毛毛虫一般是群居,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出现。
防治方法: ①严格检疫制度,禁止疫区的苗木、木材、木制品、枝丫、锯片等运往非病区。
药用植物害虫马尾松毛虫,学名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,属于鳞翅目,枯叶蛾科。它有个别名,即松毛虫。这种昆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,包括河南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以及台湾等地。
这是什么虫子?有没有毒
民间常叫洋辣子,是一种树毛虫。品种属于马尾松毛虫。对人具有毒素,部分鸟类天敌可以抵抗毒素。对鱼尚不明确。所以尽量不要尝试。
毛毛虫菜通常是长在白蜡树上的。白蜡树为阔叶树种,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乔木。
松毛虫属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昆虫,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寄主树种和分布区域。首先,马尾松毛虫主要生活在马尾松上,同时也可能食用黑松和油松,体翅呈黄褐色,一年可繁衍2至5代,广泛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南、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和台湾等地,以及越南地区。
松毛虫在中国发生面积大,经常成灾的有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aperans、马尾松毛虫D.punctatus、油松毛虫D.punctatus tabulaeformis、赤松毛虫D.punctatus spectabilis、思茅松毛虫D.kikuchii和云南松毛虫D.houi6种。为针叶树大害虫。专门取食松柏科树木针叶。
松毛虫的发生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,主要分为常灾区、偶灾区和无灾区。在低山丘陵地区(海拔500米以下),如马尾松毛虫,常在大面积纯林地带发生。云南松毛虫和德昌松毛虫则主要在500至1000米的山区活跃,而文山松毛虫的成灾区甚至可达1200米。落叶松毛虫灾害范围广泛,在天然林区,成灾区高度可达2000米。
内容包括:(1)利用微生物防治。常见的有应用真菌、细菌、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。
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
河南1年2代、广东3-4代、其他省2-3代,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。在浙江越冬的幼虫,4月中旬老熟,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。生活史见表。松毛虫繁殖力强,产卵量大,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。1-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;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;幼虫一般喜食老叶。成虫有趋光性,以20时活动最盛。成虫、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,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。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-300米丘陵地区、阳坡、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松纯林。各种类型混交林,均有减轻虫害作用,5月或8月份,如果雨天多,湿度大,有利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,有利于大发生。天敌:卵期有赤眼蜂,黑卵蜂,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、两色瘦姬蜂,幼虫和蛹期有姬峰、寄蝇和螳螂、胡蜂、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,以及真菌(白僵菌)、细菌(松毛虫杆菌等)、病毒的寄生。
成虫:体色变化较大,有深褐、黄褐、深灰和灰白等色。体长20—30mm,头小,下唇须突出,复眼黄绿色,雌蛾触角短栉齿状,雄蛾触角羽毛状,雌蛾展翅60—70mm,雄蛾展翅49—53mm。前翅较宽,外缘呈弧形弓出,翅面有5条深棕色横线,中间有一白色圆点,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。后翅呈三角形,无斑纹,暗褐色。卵:近圆形,长1.5毫米,粉红色,在针叶上呈串状排列。幼虫:体长60—80mm,深灰色,各节背面有橙红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斑纹。背面有暗绿色宽纵带,两侧灰白色,第2、3节背面簇生兰黑色刚毛,腹面淡黄色。 蛹:长20-35毫米,暗褐色,节间有黄绒毛。茧灰白色,后期污褐色,有棕色短毒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