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【新版小学英语】的教案·课件,一起切磋
她的教学经验及典型教案也多次发表。参与编写注音识字教材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40多本。近40年的辛勤耕耘,使其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、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。
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。 5.同桌互相说一说,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。 6.欣赏《爱我中华》歌曲,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。 二年级下册《语文园地三》教案 篇2 【课型】 复习 【教学时间】 1课时。
指导姜逸轩等学生“快乐杯”全国 作文 大赛一等奖1个,二等奖2个,三等奖4个。指导沈晔欣获在县第_届“阅读伴我成长”读书活动中获小学中段组一等奖并送市获三等奖。 一年的轮岗交流工作是短暂的,是忙碌的,也是充实的,她将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,让学生通过表演、演示等活动,入情入景地感悟、识记和品味语言,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,融为一体,达到了“寓教于乐,乐而不嬉”的目的。课堂上,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。
上海文学奖 希望能够帮到你,采纳哦(⊙v⊙)~问题三:《爬山虎》一文的作者是谁 叶圣陶 问题四:《爬山虎的脚》的作者是什么,原名什么。
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结束,大家对本次考试难度怎么看?
能怎么看?拿手机看呗😂😂😂 不过讲真,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。
这篇课文是删掉了,留下来的是《爬山虎的脚》,原文如下。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。我家也有爬山虎,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,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。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,不几天叶子长大,就变成嫩绿的。爬山虎的嫩叶,不大引人注意,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。
爬山虎教案 绿杨y43020b 宁波绿之健 健享人生b 悠绿那 健那绿 甲基绿 健那绿作用 健那绿染液原理 健那绿染什么 健那绿有毒吗 健那绿染线粒体的原理 健那绿价格。
活动目标: **寻找弯曲形状的物体。 **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。
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。 师引导:这是写爬山虎脚长的位置。 预设: 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。 师引导:这是写脚的样子。样子像──蜗牛的触角。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?(比喻──把脚比作触角。) 预设: 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,也是嫩红的。 师引导: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。
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设计?
教学要求: **能流利的朗读课文,读懂课文,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;理清课文叙述顺序,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。 **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,培养细致、有序的观察习惯。
通过学习《爬山虎的脚》,我启发很大。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我要向爬山虎学习,坚持不懈、不怕困难、刻苦学习,为班级争光添彩。
**创设情境,出示多媒体画面(一墙绿绿的爬山虎) **引导学生欣赏叶圣陶先生的《爬山虎的脚》(片断) **根据课题,猜测内容,激发兴趣。 (二)初读课文,理清层次 **初读课文,自主学习生字新词。 出示读课文的要求:(1)、读通课文,读准字音,能理解词语的意思。 (2)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。
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,适用于关节风湿,腰脚软弱等症。 3.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祛风湿,通经络,止血。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爬山虎可种植在阴面和阳面,寒冷地区多种植在向阳地带。爬山虎对氯化物的抵抗力较强,适合空气污染严重的工矿区栽培。幼苗生长一年后即可粗放管理,在北方冬季能忍耐—20℃的低温,不需要防寒保护。
爬山虎的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绿得沉郁 爬山虎绿的像什么 沉郁的近义词 关于爬山虎的体会...苦等3分钟: 孩子的哪些表现。
正如《爬山虎的脚》中所说的,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。种植的时间长了,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,就像穿上了绿装。春天,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;夏天,开黄绿色小花;秋天,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;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。除爬山虎之外,牵牛花、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绿化。
四年级语文《口语交际我看到了》教案
师**同学们,苏轼以观察为兴趣,识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奥秘,叶圣陶因为观察,写出了名作《爬山虎的脚》,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观察会观察的人,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!
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爬山虎的脚 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 那片绿的爬山虎...更多关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知识 > 正在求助 换一换 回答问题。
句中按节奏安排/平/仄交替,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/平/仄相/反。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,各句脚依顺序连接,/平/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,传统称“/平/顶/平/,仄顶仄”。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,或影响句中/平/仄调协,则从宽。上联收于仄声,下联收于/平/声。**形对意联。
(叶圣陶)的《爬山虎的脚》 (法布尔)的《蟋蟀的住宅》 爬山虎的脚 《爬山虎的脚》(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)是冀教版、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。作者叶圣陶。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。
语文教学方法有下列几项1.阅读法(朗读、默读、背诵)2.讲授法(讲述、讲解、讲评、讲演、复述、讲读、讲练、说书法)。
爬山虎的茎1.《本草拾遗》:主破老血、产后血结,妇人瘦损,不能饮食,腹中有块;淋沥不尽,亦白带下,天行心闷,并煎服之,亦浸酒。 2.《江西中药》:活血祛风。几筋骨疼痛,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,皆主治之。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,适用于关节风湿,腰脚软弱等症。
爬山教案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?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爬山教案3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爬山教案 篇1 【教学目标】
1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,理清课文叙述顺序,抓住课文主要内容。
2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,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。
3、通过本课的学习,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,陶冶美的情趣,热爱生活,做个有心人。
4、朗读课文,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。
【教学重点】
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、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,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。
【教学难点】
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。
【教学准备】
1、学生准备:
图画纸、水彩笔、爬山虎的脚。
2、教师准备:
多媒体课件、爬山虎叶子图片、爬山虎的脚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导入新课
激趣导入。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,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,也能往高处爬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今天,我们继续学习《爬山虎的脚》,就能找到答案了。
(板书课题)
二、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
1、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,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?
(叶子)
2、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?
(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。)
3、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?
(放录像,教师范读。)
4、看了录像,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?
(理解“刚长出来”和“长大了的”叶子个有什么特点。)
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?
(指导朗读)
5、齐读第二段、放录像,学生试复述。
三、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
引言: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?
(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)
1、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,跟它的脚关系密切,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?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。
(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、样子、颜色。)
2、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,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,边画爬山虎的脚。
3、对照课文内容,让学生抓重点词,小组评议画的情况。
4、观察实物,指名朗读,全班齐读,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、样子、颜色。
过渡: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?
四、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
1、指名读,用自己的话说一说。
2、用什么方法?
(抓重点词:触、巴、拉、贴。教师板书)
3、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。演示中理解词语“一脚一脚”:
⑴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,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。
⑵ 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。
⑶ 教师小结:
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,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,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,再巴住墙,一直往上长,必须不断长出新脚。所以,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“一脚一脚”往上爬的。
4、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,学生复述,指名背诵。
5、过渡:
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?
五、学习第五自然段
1、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。
2、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?
六、总结
1、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,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、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。
2、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。
3、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,并且用准确、生动的语言描写,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七、拓展
大自然中,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,选择一种植物,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,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。
爬山教案 篇2 教学要求:
1、学会本课9个生字,正确读写“爬山虎、空隙、拂过、漾起、叶柄、弯曲逐渐、瞧不起”等词语。
2、朗读课文,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。
3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,理清课文叙述顺序,抓住课文主要内容。
4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,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。
教学重、难点:
了解爬山虎的特点,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,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。
教学时数: 2课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新课
1、激趣导入:爬山虎,是一种攀援植物,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,也能往高处爬。这是什么原因的呢?今天,我们学习25课《爬山虎的脚》,就能找到答案了。(板书课题)
2、检查预习的情况
二、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
1、轻声读第二自然段,理解“刚长出来”和“长大了的”叶子各有什么特点。
2、填空:
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、 。
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、 、 、 。
3、看插图,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。(抓住“新鲜”“一顺儿”“均匀”)
4、朗读指导:读出美感来。
三、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
引言: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,跟它的脚关系密切,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?请自学第三自然段,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。
1、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,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,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、样子、颜色。
2、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,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,边画爬山虎的脚。
3、对照课文有关内容,小组评议画的情况。
4、观察实物,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,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、样子、颜色。
5、结合板书小结:因为作者“注意”了,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、样子、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,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?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。
第二课时
一、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
1、老师范读,学生一边听,一边圈出写爬山虎如何爬的动词。
2、学生汇报,老师板书:触巴拉贴
3、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,注意“变”“弯”与“贴””的因果关系的理解。
4、小结: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,把爬山虎的脚如何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。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,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。
5、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,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。
6、重点理解什么叫“一脚一脚”往上爬。
(1)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,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(老师用彩色粉笔画),这是嫩叶(画叶)。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,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。
(2)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。
(3)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。
(4)教师小结: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,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,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,再巴住墙,一直往上长,必须不断长出新脚。所以,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“一脚一脚”往上爬的。
(5)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,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。
爬山虎不只往上爬,还往左边、右边爬,茎紧贴在墙上,爬满整个墙。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“一阵风拂过,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,好看得很”。
7、小结: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如何爬的,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?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二、学习第5自然段
1、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。
没触着墙:(板书)萎了
触着墙:(板书)牢固
2、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?
3、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?
三、总结
1、学生归纳2、3、4、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。
2、复习3、4、5这几段,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,先讲了什么,再讲了什么,最后讲了什么。
3、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。
4、总结:这篇课文重点围绕“爬山虎的脚”来写,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,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,并且用准确、生动的语言描写,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爬山教案 篇3 【原文】
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。我家也有爬山虎,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,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。
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,不几天叶子长大,就变成嫩绿的。爬山虎的嫩叶,不大引人注意,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。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,看着非常舒服。叶尖一顺儿朝下,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,没有重叠起来的,也不留一点儿空隙。一阵风拂过,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,好看得很。
以前,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,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。今年,我注意了,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,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,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。细丝跟新叶子一样,也是嫩红的。这就是爬山虎的脚。
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,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,巴住墙。细丝原先是直的,现在弯曲了,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,使它紧贴在墙上。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。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,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。
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,不几天就萎了,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。触着墙的,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。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,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,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,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。
【教案】
教学目标
1、能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爬山虎的特点;
2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,培养细致、有序的观察习惯。
3、学习生字、词语,积累好词好句。
教具准备
1、实物展示台。
2、学生准备水彩笔。
3、爬山虎实物。
教学课时: 2
第一课时
教学内容:初读课文,了解爬山虎的特点。学习生字、词语。
教学过程
一出示实物,引入:
认识这种植物吗?对,它叫爬山虎。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?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。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。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,而且会观察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。齐读课题。
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,又是怎么写的,自由读课文。
二、学生自读,教师巡视指导。
三、反馈读书情况。
1、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。
2、朗读课文,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,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,或其他形式。重点检查生字、词语的.读音。
四、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。
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,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?你有什么感受?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?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。
第二课时
教学内容: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,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。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。
教学过程 :
引入语:同学们,大自然是神奇的,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;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;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……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──爬山虎。读课题。
一、请同学们看实物。
1、你看到了什么?
2、有什么特点?
3、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?
4、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?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。
5、读了有什么感受?(美)哪些地方写的美?你喜欢哪句?
6、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。做一做拂过、漾起的动作,你能读好这句话吗?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?
7、老师指导读出美来。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,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,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,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。
8、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?(认真观察)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,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。
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,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,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?
二、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:
a、脚的样子; b、脚的形状; c、颜色
1、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。
2、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?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。
3、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?
4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,请画出爬山虎的脚,看谁画得最好。(教师巡视,拿一张好的评价)
5、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?(注意)
因为作者注意了,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。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,想尽快知道答案吗?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。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。
三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,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,学得更快。(老师巡视)
a、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;b、找出爬的动作词;c、自己演示爬的过程(怎样爬)
1、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?(学生自由发表意见,其它学生补充,教师充分表扬)
2、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?
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?(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)
3、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?看大屏幕演示,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。
4、你们知道答案了吗?谁正确?(长一只脚,巴住墙,再长出另一只脚,再巴住墙,它要不停的向上爬,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,所以叶圣陶爷爷说,“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”。
5、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?你怎么知道的?
它不只往上爬,还往左爬,右爬,爬满整个墙,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“一阵风吹过,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,好看的很”。真是会读书的孩子,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。
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,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?
四、学习第五自然段。
学完了这段,你知道了什么?(自由说)
(没触着墙的脚萎了,触着墙的牢固,脚与墙有密切关系。)
2、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?(第一自然段)
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,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,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。(男、女分开读)
五、发散思维。
1、学了这课,你知道了些什么?
2、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?(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)
3、生活中,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?(葡萄、冬瓜、牵牛花……)说说你它们的特点,好吗?(学生说)
【教学反思】
在执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撰写的《爬山虎的脚》一课之前,我打算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,掌握一种观察和作文的方法。在这篇课文中,叶圣陶先生不仅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,还把爬山虎的脚描绘得细致入微。
“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……”我决定把这个细节,作为我的教学重点。那么,如何处理这个教学片段,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“爬山虎的脚”的特点呢?
在备课阶段,我有这样几个设想:一是画图法,即让学生根据叶先生生动的描绘和自己的理解,亲自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、形状、颜色用画笔画出来;二是演示法,即我本人借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、形状“演示”出来;三是朗读法,即本人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特点。但是,考虑到我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,无论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,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认识模糊不清。因而,这一处教学,不仅是我的教学重点,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。我必须想个更直观的法子,来帮助所有的学生突破这个学习难点。
那天早晨,在上班的路上,我仍然在大脑中苦苦地寻觅着那个“更直观”的法子。突然,不远处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帘。在晨光下,爬山虎的叶子苍翠欲滴。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,轻轻地拨开了爬山虎一片嫩绿的叶子,爬山虎的脚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眼前了,它是那么清晰,那么有趣!我豁然开朗:为什么不让学生亲眼看一看,亲手摸一摸呢?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几枝爬山虎,兴冲冲地把它带进了教室。
课堂上,为了指导学生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内容,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了一小截爬山虎,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,然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。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得眼睛发亮,这个说:“老师,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又短又细。”那个说:“老师,我发现爬山虎的脚是嫩红色的,上面还有小圆片呢。”……我再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,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、形状、颜色的?学生们由衷地赞叹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。当我让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方法,再来说说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脚时,一个女生站起来说:“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,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,细如草根,又如小娃娃张开的小脚丫。”一个男生站起来补充说:“爬山虎的脚又细又娇嫩,可它就是凭着脚尖上的小圆片紧紧巴住墙,一脚一脚往上爬,爬上墙头,爬上屋顶,铺满整堵墙,铺满屋顶的。爬山虎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!”学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。最后,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赞美之情,读一读这个自然段。这节课,学生不仅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,还透过文字,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,同时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。
联想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,我们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,有时候感觉突破教学难点很吃力。这堂课的成功,让我认定了直观性教学原则。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,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,遵循用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,学生一定会感到生动有趣、印象深刻、便于理解的,而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