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肚竹和小佛肚竹哪个好养
小佛肚竹。**外观方面。小佛肚竹的节间稍长,呈花瓶状,节与节之间微微显出之字形扭曲,十分好看,而大佛肚竹的秆比较粗、直,节间较短外观性状单一。**成长速度方面。小佛肚竹1个月可以成长0点5米高,而大佛肚竹一个月只成长0点3米高。所以小佛肚竹好养。
养殖佛肚竹要用疏松、含有腐殖质的沙质土壤,最好不要选用比较黏重的土壤,会影响它正常生长。
**矮化修剪 在盆栽佛肚竹的养护过程中,控制高度非常重要,因此要做矮化的修剪处理,让植株长期保持枝节短肚皮大的状态,观赏性才高,注意常将顶端枝条截短。
**土壤条件 紫佛肚竹适宜生长在腐殖质含量丰富的砂质土壤中,可将腐叶土、沙土、园土混合制作成栽培的基质,并掺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。
佛肚竹把叶子都剪光能活吗
佛肚竹把叶子都剪光还能活,也会长出新叶子。佛肚竹(学名: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):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。幼秆深绿色,稍被白粉,老时转榄黄色。秆二型:正常圆筒形,高7-10米,节间30-35厘米;畸形秆通常25-50厘米,节间较正常短。
慈竹,主干高5-10米,顶端细长,弧形,弯曲下垂如钓丝状,粗3-6厘米。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: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可用于治痨伤吐血以及制作竹编工艺品。 慈竹常见病害有竹丛枝病、竹根腐病和笋腐病等 ,常见虫害有竹螟、竹蚜、竹象、竹蝗和竹螨等。
佛肚竹的竹鞭能横向长30-35厘米。佛肚竹属于丛生型竹类植物,植株高度为80-100厘米,直径为3-5厘米,节间之间的距离为30-35厘米,形状为圆柱形,分枝相对较多,叶片的形状为卵形、镰刀形,边缘具有细短的绒毛,长度为9-18厘米,宽度为1-2厘米。
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。选用微酸性的土质,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。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,才易长出新根。
适合庭院的长不高的竹子
适合在庭院当中长不高的竹子其实有很多品种,比较常见的有凤尾竹,富贵竹,佛肚竹,紫竹,金镶玉竹等这些品种都属于个头不高,最高的在8米,相对矮一点的只有一米左右,所以在家庭庭院当中种植有极高观赏效果。
只能长2米高的竹子有哪些种类?菲白竹、佛肚竹、早园竹等都是典型的只能长到2米高,通常只有两米高的竹子栽植在院子里或者是草坪。
佛肚竹一般高2--5米,但在家里种植的小型佛肚竹不会长这么高,盆栽一般秆高25-60厘米。
形态特征佛肚竹是灌木状竹类,通常株高2.5~5米,粗1.2~5.5厘米,茎杆奇特,畸形秆通常只高25~50厘米,茎节基部膨大如瓶,形似佛肚。幼秆深绿色,稍被白粉,老茎橄榄黄色,秆每节分枝1~3枚,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矩圆披针形,背具微毛。生长习性性喜温暖、湿润、不耐寒。
**选择土壤 在种植佛肚竹时,需要注意土壤的选择。
常见的品种有箭竹、单竹、斑竹、水竹、棕竹、刺楠竹、罗汉竹、通节竹、凤尾竹、巨龙竹。佛肚竹又名佛竹、密节竹。
佛肚竹几年长肚肚?
佛肚竹当年就能长肚肚。
佛肚竹繁殖方式:
分株
采用分株繁殖法。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,然后分栽。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,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,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,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。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。选用微酸性的土质,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。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,才易长出新根。要选用浅盆种植,控制根部速长,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,横向增粗。夏季雨水调匀,盆竹水分适应,出土的笋多数节短、腹肚大。秋末天气干旱,盆竹水分不足,出笋才节长、腹平。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℃,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,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。生长期内,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、钾肥,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。
扦插
新老株成丛状生长,于每年3至5月间,气温回升,新笋萌发前将大丛中1至2年生的嫩秆,从基部带蔸砍下,浸水1昼夜,使竹秆吸足水分,剪去大部分叶片,种后即可成活,当年或翌年可供观赏并萌发出新笋。扦插于春季3月中下旬,用1至2年生嫩竹秆在粗壮主侧枝或次生枝作插穗,每穗保留3个节芽,剪去叶片或上部留少许叶片,带节插入湿沙床内。经常喷雾保湿,约1个月可发根,2个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,翌年供上盆或3至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。1次育苗,可以多年产苗,在每次起苗时留下少许根蔸,翌年即可萌发成新丛,又可分株出圃种植。